Workflow
“9年‘夭折’5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过度内卷的南京样本

拜腾汽车现状 - 拜腾汽车工厂占地千余亩,总投资110亿元,规划产能30万辆,但自2017年建成后从未实际投产,目前厂区杂草丛生,仅剩保安看守 [1][3][6] - 拜腾汽车关联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于2024年1月被法院裁定破产,其名下资产经过7次拍卖,价格从31亿元降至8.18亿元,最终由京威股份竞得 [8][20] - 拜腾汽车曾位列"造车四小龙",估值达20亿美元,但因C轮融资未到位、重资产建厂和资金管理问题(如"300人吃掉5000万零食")于2020年停工 [6][7] 南京新能源汽车项目失败案例 - 2016-2019年南京引入的5家新能源车企(拜腾、博郡、长城华冠、知豆、银隆)全部停摆或破产,总投资超430亿元,规划总产能超100万辆 [3][12][13] - 博郡汽车获南京国资支持,融资25亿元,但专利数量不足行业头部1%,未造出完整样车,2021年破产 [11][12][13] - 长城华冠获南京20亿元扶持,知豆新能源投资120亿元,银隆新能源投资100亿元,均未实现量产 [14][12] 南京产业政策与转型努力 - 南京2018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前三的目标,但2023年实际产量仅20.1万辆,远低于合肥(137.6万辆)、常州(80万辆) [15][25] - 2023年出台《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4年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计划,目标2026年产业营收超3000亿元 [3][27][30] - 当前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方向,获批国家"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拥有500家产业链企业,2023年产业链规模达2400亿元 [30][31] 失败原因分析 - 车企层面:技术储备不足(博郡专利稀缺)、资本运作失衡(拜腾融资断裂)、战略管理失误(重资产扩张) [22][23] - 政府层面:准入审核不严(博郡成立2年获国资)、过度追求产能(5个项目规划超100万辆)、风险防控滞后 [22][23] - 行业环境:补贴标准提高、集中度提升、多地重复建设(2016-2019年全国性现象) [22][23][25] 后续处置与发展建议 - 闲置资产处置:拜腾工厂进入法拍,银隆厂房洽谈中;建议分层拍卖吸引二线品牌,专利注入产业专利池 [20][21] - 发展路径建议:依托电池/零部件优势逆向整合整车资质,发挥软件生态优势降低研发成本 [29][30] - 区域协同:对比合肥"以投带引"模式(蔚来、比亚迪),南京需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