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信用报告代替一摞证明,为企业“松绑减负”
南方都市报·2025-05-10 00:43
专项信用报告制度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通知,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1] - 专项信用报告涵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和刑事裁判等信息[1] - 该制度旨在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优化营商环境,减少企业开具证明的繁琐流程[1] 制度背景与推动因素 - 数字政务的发展为专项信用报告提供了技术基础,打破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孤岛[1] - 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导向推动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涉企执法走向规范化[1] - 2021年广东率先实施信用报告替代企业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随后17个省份陆续跟进[2] 政策实施进展 - 从2021年到2024年,北京、上海等17个省份出台相关规定,覆盖领域从30多个扩展到50多个[2] - 政策服务领域不断扩展,便利企业上市、融资等经营活动[2] - 政府部门通过废止和修改部门规章,强化涉企检查规范,调整罚款事项[2] 制度意义与未来展望 - 专项信用报告制度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政务服务理念的更新与迭代[3] - 该制度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和跨部门协作,提升政务服务法治化与规范化水平[3] - 预期该制度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经营创造更高效的服务条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