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黔乡十三载:用青春做渠浇灌希望之花
中国青年报·2025-05-10 06:28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心里还是有些发怵。"曹一晓回忆。为了上好地理课,他翻出中学笔记,自制地 图,借鉴"三疑三探"教学法,硬是把"基础最差班"的地理成绩带到了重点班之上。这份初心使命,如源 头活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水支教人。 第二十六届队员王怡然提到自己加入研支团的原因时说,"就像小时候奶奶问我长大后想做什么,我的 答案从来没变过。"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她说,"我想同妈妈和奶奶一样,让教育的力量流动起来。"正是 这份源自家庭传承的信念,让她坚定地踏上了这条追光之路。 13年来,华水研支团的足迹遍布安龙县的山山水水。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精神的引领者。他 们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展红色教育,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红色绘画等形式,将爱国爱党的种子播 撒在孩子们心中,也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日常,用行动践行对这片土地的承 诺。 "老师,知识会改变命运吗?"面对贵州黔西南大山里孩子纯真的提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以下简 称"华水")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团长刘帅冶坚定地回答:"一定会的!"这句承 诺,不仅是他个人的信念,也是激励华水研支团接续奋斗的力量。 2012年起,一批又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