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助手”加入天文研究行列
科技日报·2025-05-10 10:21

AI在天体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 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开发"AstroAgents"系统 由8个AI代理组成 可自主完成从数据分析到论文撰写的全流程研究 目标分析火星样本中的有机分子[2] - AstroAgents基于Claude Sonnet 3 5和Gemini 2 0 Flash大型语言模型 Gemini生成101个假设(36个合理/24个新颖) Claude生成48个假设(错误率更低)[3] - 该系统属于代理型AI 能自主决定研究策略 包含数据分析师/规划师/评估师等角色分工 通过提示词控制代理行为[2] AI在系外行星探测中的突破 - NASA系外行星搜寻项目ExoMiner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开普勒望远镜数据 新发现370颗系外行星 但均不具类地环境特征[4] - ExoMiner采用已确认行星与误报数据训练 验证准确率100% 未来将配合新一代望远镜提升探测能力[4][5] AI在射电天文领域的进展 - SETI研究中心为甚大天线阵列(VLA)开发AI系统 处理能力达2TB/秒 可识别传统方法遗漏的宽带射电信号[6] - AI在"突破聆听"计划中扫描百万颗恒星 同时分析火星岩石样本时生物识别准确率达90%[6] - 计划将AI部署于土卫二羽流探测及火星陨石分析 扩展地外生命搜索维度[7] 技术发展趋势 - 天体生物学研究从传统建模转向AI驱动 处理海量数据效率显著提升[1][2] - 代理型AI与机器学习成为主流技术路径 覆盖行星探测/样本分析/信号处理全链条[2][4][6] - 下一代望远镜与AI协同将大幅提升探测精度 未来十年或实现突破性发现[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