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变动与公司战略调整 - 华泰柏瑞基金总经理韩勇于2025年5月9日因工作调整离任,由董事长贾波代行总经理职务,公司特别感谢其13年任期内对长期稳健发展的贡献 [1][2] - 韩勇职业生涯始于君安证券,曾任职证监会多个部门,在华安基金期间主导挽回4488.99万美元和解款并成功挽救华安上证180ETF,2011年11月接手华泰柏瑞基金时公司管理规模不足300亿元且面临"匿名信事件"引发的监管调查 [4] - 公司当前面临核心产品费率下调与多元化战略受阻的双重压力,需回归"以客户需求为原点"的底层逻辑,此次高管变动被视为打破路径依赖的契机 [1][17] 核心产品发展历程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于2012年3月获批,首发募集329.69亿份刷新A股被动型产品纪录,比竞争对手嘉实沪深300ETF早成立3天,当前规模超3300亿元 [6][7][8] - 该产品带动公司管理规模从2011年末134.06亿元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6339.42亿元,行业排名从第38位升至18位,ETF总规模增长超4500亿元 [8] - 2024年11月公司将该ETF管理费率从0.50%降至0.15%,托管费率从0.10%降至0.05%,反映行业费率改革背景下高费率优势的终结 [17] 业务结构失衡问题 - 公司51只ETF中仅4只规模超百亿,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占比过半(3300亿元/4500亿元),对比易方达(9只百亿ETF)和华夏(11只百亿ETF)的产品线更为单一 [10][12][13] - 量化投资领域持续投入未达预期,2012年起扶持海归量化团队推出十余只产品但未能成为主流,被私募量化机构超越 [14] - 2018年转向主动权益领域失败,外聘的李晓西和牛勇管理的多只产品亏损超40%,消耗公司市场信誉 [14][15][16] 历史战略布局 - 公司2005年启动ETF研发,2006年推出国内首只Smart Beta策略ETF(上证红利ETF),但真正突破来自2012年沪深300ETF [5][6] - 2020年前资源长期向量化投资倾斜,2020年后才密集发行行业指数ETF,错失布局时机 [13] - 2018年主动权益转型期间仅发行两只ETF合计22亿元,远低于全市场760亿元的发行规模 [14]
华泰柏瑞挥别“韩勇时代”!转向失灵的“ETF巨轮”困在降费漩涡里
搜狐财经·2025-05-10 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