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 - 南京通过跨学科整合推动五育协同发展 打破学科壁垒 使德体美劳发展可视化可评价 形成"技术+人文"双重关怀的教育均衡新思路 [1] - 传统教育中智育占核心地位 五育各自为政 德育难渗透数理课堂 美育难结合劳动实践 体育缺乏跨学科机制 传统分数导向模式难以量化德体美劳成效 [2] - 南京实践不仅是教育工具升级 更是教育理念革新 对全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 AI技术应用场景 -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使用智能手环采集学生运动数据 AI分析心率 运动消耗等指标后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 使该校肥胖率下降 体测达标率明显上升 [2] - 南京建设近30个生物跨学科实验室 通过智能设备让学生观察动植物生长 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 目前校园已部署智能机器人 数智作业系统等10余项AI装备 [2] - 科利华中学采用智能绣花机与AI设计终端结合 学生设计图案后由机器自动刺绣 降低技术门槛实现劳育与美育无缝结合 48名初一学生完成创意作品 [4][5] 基础设施投入 - 2024年南京市教育局投入2300万元为全市625所中小学配置标准化实验仪器 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实验仪器全域配置的城市 [3] - 计划确保全市中小学100%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打造三类人工智能实验室和100个创新应用场景 [3] 跨学科教学创新 - 科利华中学开展体育与数学跨学科课程 学生佩戴手环收集运动心率数据并绘制函数图像 47名初三学生完成10余张图像 研究成果与AI结论高度吻合 [6] - 新城小学六年级数学课运用平板电脑内置指南针 测距仪等AI程序完成《绘制平面图》教学 通过弹幕互评和AI打分提升课堂互动性 [7] 全链条育人模式 - 南京师大附中仙林学校部署巡航机器人识别校园脏话并播放音乐提醒 通过AI贯穿育人全链条 初二学生提出该创意并获得实施 [8] -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副校长李森将AI应用于数学课程 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绕建筑物自动测距 解决传统绘图教学中方位误差难题 [7]
南京:AI赋能“五育”融合育全人
中国青年报·2025-05-11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