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与保险业发展 - 全国防灾减灾日临近,防灾减灾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保险业在风险减量服务、巨灾保险和科技防灾方面持续探索 [1] - 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保险业需加强科技应用提升监测能力并降低风险 [1] "防重于赔"理念深化 - 保险业在灾害防范中的作用日益受关注,《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健全保险体系和发展巨灾保险 [3] - 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防重于赔"理念不断深化,"新国十条"提出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和改进风险减量服务 [3] - 监管方案鼓励财险公司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风险减量服务 [3] 风险减量服务实践 - 中国人保2024年实施风险减量工程累计降低社会面损失超10亿元,自主研发"巨灾安澜"平台集成9900万条风险数据 [4] - 中国人保通过"多灾因、多年期、多层次"保障体系在近40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提供保险保障 [4] - 平安产险自研"鹰眼系统"2024年发送灾害预警信息超105亿次,覆盖6700万客户 [4] - 专家认为保险公司通过风险评估和管理服务可减少灾害损失,降低赔付成本并提升社会恢复能力 [4] 风险减量服务挑战与改进 - 风险减量服务是保险业转型方向,但当前服务仍局限于传统领域如风险查勘和隐患排查 [5] - 深度服务如维护保养、监测分析等存在不足,科技投入力度不够导致效能待提升 [5] - 专家建议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大数据和AI精准评估风险,并开发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模式 [5] 巨灾保险制度完善 - 巨灾保险责任扩展,新增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保障对象为城乡居民住宅及室内附属设施 [7] - 河北省2024年初落地全国首单全灾种、广覆盖、长周期的综合巨灾保险 [7] 巨灾债券发展 - 巨灾债券通过证券化将保险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弥补传统保险承保能力不足 [8] - 太平再保险在香港发行亚洲首支双风险、双触发机制巨灾债券 [8] - 巨灾债券多年期结构化设计可稳定保险公司预期,解决"不敢保"问题 [8]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险企如何助力防灾减损、风险减量?
北京商报·2025-05-11 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