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论文“拼爹”,学术净土岂容“拼二代”横行
北京商报·2025-05-11 21:46
调查结果显示刘某乔属于后者。写论文也"拼爹",以刘某华为代表,将科研资源转化为子女求学路上的 私产,类似的学术裙带近年来在高校中屡屡出现。 去年,教育部通报的学术不端案例中,超过两成涉及亲属挂名。 学术领域产生"近亲繁殖",一方面在于当事人本身亲属关系的便利。"近水楼台先得月"存在主观的天然 能动性,以及客观的操作隐蔽性,互相之间打个掩护,很可能给后期审核监督带来阻力。 因发表14篇SCI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刘某乔引发热议。令人 不可思议的是,相关发明专利的最早申请时间为2016年,当时刘某乔尚在读初中。 在众人的质疑声中,刘某华与刘某乔的真实关系浮出水面。"天才"背后的"二代"身份曝光,论文高产竟 是副院长父亲亲自操盘所来。 5月10日,重庆大学通报,刘某乔系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存在论文和专利署名不当的学术 不端行为。刘某华被免职并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亲属合作并非不可,若真有实际贡献,联合署名也正常。需要警惕的是,亲属之间以科研合作之名,行 利益输送之实,违背的不仅是学术伦理,还挑战了教育公平的底线。 在具体的评奖、评优、升学等制度的设计中,应当进一步剔除"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