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以工代赈”兴绿富民
内蒙古日报·2025-05-12 10:22
项目模式与实施 - 四子王旗实施“以工代赈”模式,通过“工程项目+劳务报酬”实现生态建设与农牧民增收双赢 [1] - 项目模式包括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中企业雇用牧民进行管护,以及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中牧民参与整地、挖坑、种植、施肥、抚育、管护等劳务 [1] - 积极探索“村集体+农牧民”、“合作社+农牧民”等创新模式,发挥村集体与合作社的组织带动作用 [3] 项目规模与投资 - 2025年乌兰察布市计划实施“三北”工程林草生态建设324.51万亩,总投资14.6亿元 [2] - 计划落实“以工代赈”资金占项目总资金额不少于10%,资金规模达1.4亿元以上 [2] - 截至4月份,已累计每日雇工8415人,发放劳务费126.3万元 [2] 农牧民收入与参与 - 牧民参与植树造林日均收入150元以上,例如有村民半个月收入达2400元 [1] - 在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中,牧民通过项目区禁牧管护可获得每亩10元的额外收益 [1] - 在有偿拉运草种、羊粪等劳务中,牧户可得到每亩11元的直接收益,并按每亩12元的标准获得管护费 [1] - 有牧民在参与草场修复项目如拉网围栏、拉水等工作后,去年获得劳务报酬15000多元 [2] 生态效益与行业影响 - “以工代赈”模式提高了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并提升了生态建设的效果 [1] - 该模式为“三北”工程注入人力活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3] - 行业通过开展学习和培训活动提升相关人员业务能力,不断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范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