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歼十之路
虎嗅·2025-05-12 10:27

中国新型歼击机研发背景 - 1981年时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邹家华提交报告申请研发中国下一代新型歼击机预计初步投入5亿元人民币[1] - 当时中国全年财政收入不足1000亿人民币5亿研发经费占比0.5%[4] - 国外研发一代新机型至少需要投入100亿美元中国经费仅为国际标准的0.7%[3] 中国空军装备现状 - 1980年代初中国空军主力机型为歼-6共生产5205架属于二代机[11][15] - 少量三代机歼-7和歼-8歼-7因文革影响生产数量很少歼-8定型耗时10年[12] - 同期美国F16法国幻影2000苏联苏27已发展到第四代战机[12] 研发决策过程 - 邓小平最终批示同意新歼项目前期投资5亿左右[16] - 1982年2月国务院国防工办和航空工业部联合召开新歼项目方案论证会[18] - 目标性能需超过歼-8和苏联米格-23接近美国F-16水平[22] 技术方案竞争 - 沈阳601所提出在歼-13基础上改进方案[24] - 南昌605所提出模仿米格-23方案但不被看好[25][26] - 成都611所宋文骢团队提出"鸭式布局"方案新品率超60%[41][84] 研发突破与成果 - 1986年7月国防科工委批准新一代战斗机立项命名为歼-10[70][71] - 1992年完成全金属样机制造[80] -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试飞员雷强完成历史性飞行[99][108][109] 列装与国际影响 - 2003年首批歼-10交付中国空军[114] - 2004年开始大规模列装[115] - 2022年巴基斯坦空军成建制进口歼-10CE[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