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餐饮业结业潮 - 2025年上半年香港餐饮业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大量本土品牌接连倒闭,行业寒冬已至 [1] - 海皇粥店全面停业,拖欠800多万港元薪资,30间分店全部关闭,日销曾达1.6万碗粥 [2][4] - 金装炖奶佬44年经营历程终结,最后一家门店于5月29日结业,巅峰时期拥有24家门店 [5] - 元洲牛肉面所有门店停业,曾以优质食材和真材实料汤底著称 [7] - 罗富记结束70年经营,六三两台式餐厅因移民潮和消费倾向变化退出市场 [9] - 太兴集团旗下稻埕饭店、稻香集团"稻坊"、金记集团"丽香园冰室"等大型餐饮品牌陆续停业 [10] 行业困境分析 - 港人北上消费激增,2024年达8191万人次,消费总额557亿元,较2023年增长近200亿元 [11][12] - 2025年复活节假期香港餐饮业生意额实际跌幅达三成,部分高端餐厅业绩近乎腰斩 [14] - 2024年访港旅客总量3400万人次,仅为疫情前一半,旅游旺区餐饮消费份额萎缩1.2个百分点 [15] - 香港商业租金全球最高,核心地段月租达25万港元,占餐饮成本20%-30% [16] - 人工成本飙升,洗碗工月薪从6000港元涨至1.5万港元,服务员月薪达1.8万-3.5万港元 [16] - 食材成本同比上涨10%-15%,每道菜成本激增10%-20%但售价难提升 [16] 行业转型趋势 - 2024年Q4食肆总收益达275.66亿港元,按年微升0.4%,结束连续三个季度下跌 [20] - 快餐店收益从2023年Q1的56.79亿港元升至2024年Q2的63.35亿港元,升幅11.6% [20] - "两餸饭"模式兴起,门店激增至300多家,价格17-80港元,部分单店规模超40家 [20] - 千海水产借鉴内地自助模式,提供120款美食和自捞海鲜,门店面积超10,000平方呎 [22] - 内地"平民快餐"模式落地香港,两荤一素比传统茶餐厅贵不到10港元 [24] - 老字号如伦敦大酒楼、莲香楼转型吸引游客,保留传统点心车和手工制作特色 [26][27]
2025年香港餐饮市场有点冷
36氪·2025-05-12 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