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绿城中国2025年前4个月在土地市场表现强势 拿地金额和新增货值同比大幅增长 但高溢价拿地策略导致盈利水平显著下滑 归母利润接近腰斩 [1][2][8] 土地获取表现 - 2025年1-4月权益拿地金额313亿元 同比增长108.7% 位列行业第一 [2] - 新增货值642亿元 同比增长145% 位居行业榜首 [2] - 在西安以13.93亿元竞得地块 溢价率15.8% 楼面价10110.89元/平方米 [1] - 在杭州萧山以59.39%溢价率获取地块 在苏州工业园经过182轮竞价以53.24亿元获地 楼面价超4万元/平方米 [3] - 在上海浦东北蔡以40%溢价率获地 楼面价7.1万元/平方米 在宁波以20.83%溢价率获地 楼面价27897元/平方米 [3] 历史拿地对比 - 2024年全年获取42宗地 耗资484亿元 新增货值1088亿元 [4] - 2023年以595亿元获取38个项目 新增货值1425亿元 [4] - 2022年耗资408亿元获取27块地 货值1037亿元 [4] - 2024年上半年拿地节奏放缓 2025年因优质地块供应增加而加快投资节奏 [5][6] 管理层变动 - 2025年3月27日公司更换行政总裁 由刘成云接替张亚东 刘成云在中交任职34年 [7] 财务状况 - 2024年年内利润41.46亿元 同比下降37.9% [8] - 股东应占利润15.96亿元 同比下降48.8% [8] - 毛利率12.8% 较2023年下降0.2个百分点 远低于2021年的18.1%和2022年的17.3% [8] - 利润下滑主要因大额减值和销售开支增加 [8] 行业竞争态势 - 土地市场回暖明显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异常激烈 [6] - 杭州 上海 苏州三城拿地金额榜中 公司均进入前三 [2]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中海 滨江 中国金茂和保利发展 [2]
300亿买地VS利润腰斩 绿城新帅刘成云的终极考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