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概况 - 中国商业航天自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后迎来十年高速发展,2024年行业进入高光时刻,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新质生产力代表 [1] - 行业规模从2020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2.9%,预计2025年达2.8万亿元 [5] - 商业航天企业数量从最初不足10家增至2024年年中的546家,银河航天供应链合作伙伴从2018年100多家扩展至超1000家 [5] 技术突破 - 可回收火箭技术取得关键进展: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完成百米级和10公里级垂直起降回收验证,并实现国内首次空中二次点火,多款可回收火箭计划2025年首飞 [6] - 卫星制造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头部企业建立卫星流水线,银河航天中型卫星研制周期缩短80%,吉利卫星工厂量产速度提升10倍至28天/颗 [6][10] - 发射能力突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2024年11月投用,形成发射载具-场地-载荷的完整产业链三角结构 [6][7] 市场应用与资本动态 - 卫星互联网加速组网:千帆星座2024年4个月发射54颗卫星,2025年计划以"一箭十八星"模式发射数百颗 [9] - 国际化布局启动:银河航天推动卫星技术出海,助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 [11] - 资本持续加码:深蓝航天2025年3月完成近5亿元B4轮融资,重点投向可回收火箭商业化 [11] 未来发展方向 - 成本控制目标:东方空间计划通过火箭回收技术将发射成本降至1万元/公斤以下,远期目标5000元/公斤 [12] - 基础设施扩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2025年1月开工,新增两个液体火箭发射工位 [12] - 政策需求:行业呼吁开放更多关键资源给民营企业,建立包容监管机制以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 [13][14] 企业动态 - 云遥宇航2024年12月实现商业卫星数据首次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获得国家订单认可 [4] - 蓝箭航天预计2026年实现"朱雀三号"火箭一子级重复使用,深蓝航天计划2025年完成"星云一号"二次回收验证 [11][12] - 东方空间"引力二号"火箭具备15吨运力,计划2025年底首飞 [12]
瞭望 | 商业航天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