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大模型已达46个 覆盖文旅、民生、教育等领域
中国经营报·2025-05-12 21:25
大模型技术竞争格局 - 春节以来大模型技术竞争加剧 企业数量快速增长[1] - 行业共识认为垂直行业大模型将成为多数企业发力方向 而非通用大模型[1] - 成都高新区已发布46个行业大模型 计划2026年建成全国人工智能产业三大高地(主阵地、算力生态高地、解决方案输出地)[1][2]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全市汇聚62家行业大模型企业 8个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AI服务备案[2] - 高新区聚集3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 含6家链主企业和超130家专精特新企业[2] - 高新区82个深度合成算法完成备案 4款大模型获生成式AI服务备案 算法备案量居全国前八[2] - 已构建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完整AI产业创新体系[2] 重点项目与产业合作 - 智谱公司链接1200多家大模型初创企业及开发者团队 已孵化50多家企业[3] - 高新区签约智谱诸葛大模型全国总部项目及具身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总投资13亿元[3] - 诸葛大模型项目计划5年内组建300人团队 赋能超1000家企业AI转型 孵化20家生态企业[3] 垂直行业应用场景 - 诸葛大模型覆盖文旅、民生、政务、教育、金融五大场景 采用GLM技术架构融合四川特色数据[3] - 文旅领域整合全域旅游资源 提供AI视频导览及三星堆、川剧变脸等AIGC内容[4] - 民生场景运用四川方言智能对话 政务教育场景分别提供智能问答和定制化教学资源生成[4] - 行业共识强调需通过垂直场景实现商业闭环 算力投入仍处烧钱阶段但变现需依赖行业深度结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