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助力科创企业,政策正在给出一张怎样的路线图?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12 21:33

科技创新债券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正式提出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并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 [1] - 政策包括《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 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等文件 [1] - 银行间、交易所等统一将科技创新属性债券命名为科技创新债券 [1][5] 发行主体与资金用途 - 发行主体扩容至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三大类别 [6] - 金融机构募集资金可用于贷款、股权投资、资本中介服务等支持科技创新领域 [6] - 科技型企业募集资金可用于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等 [6] - 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可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扩募等 [6] 市场响应与发行情况 - 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2][10] - 已有55家机构或企业合计发行超8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2][11] - 银行是主力军,规模共计超过450亿元,占比过半 [12] - 11家证券公司推出超160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债券 [13] 政策亮点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科技创新债券提供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支持措施 [6] - 支持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创设投资于科技创新债券或挂钩科创相关指数的专项资管产品 [7] - 推动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创设科技创新债券类ETF [7] - 2025年至2027年间,对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发行登记服务费等多项费用全额减免 [8] 行业投向与区域分布 - 建筑施工、产业投资、城投、煤炭及电力、多元金融是主要融资行业 [14] - 高科技行业如医疗器械、互联网、汽车制造、新能源等行业的融资规模约1856亿元 [14] - 产业投资与多元金融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省份,前五大省份融资占比达66% [14] 历史发展与待提升之处 - 中国科创债市场2022年后进入快速增长期,2023年发行规模同比增速186.47%,2024年增长59.28% [13] - 募集资金用途存在偏差,初期发行主体以地方融资平台为主 [17] - 评估标准不统一,不同债券品种对"科创属性"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 [17] - 期限结构存在短期化倾向,短期科创票据一度占据主导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