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温彬专栏丨灵活把握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13 01:50

货币政策调整背景 - 4月下旬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 - 5月7日央行推出降准降息等三类举措、十项政策 [2] - 5月9日《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灵活把握政策力度和节奏 [2] 逆周期调节动因 - 出口面临不确定性:4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4.3个百分点至44.7%,去年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30.3% [3] - 配合财政政策: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5000亿元注资特别国债发行加速 [4] - 金融市场动荡: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国际经贸秩序,需稳定资本市场以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4] 货币政策执行重点 - 短期内聚焦政策落地与效果评估,进一步宽松必要性降低 [5] - 新增关注银行体系健康性:去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52%,央行引导存款利率下调以降低负债成本 [5] - 流动性管理:删除"防范资金沉淀空转"表述,提出择机恢复国债买卖操作 [6] 结构性支持措施 - 新设政策工具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等领域 [7] - 新增1.1万亿元额度,包括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扩容等 [7] - 结构性降息25BP预计每年节约银行成本150亿~200亿元 [7] 汇率与市场稳定 - 央行重申"三个坚决"维护汇市、债市、股市平稳运行 [8] - 5月离岸人民币汇率高于在岸,贬值压力缓解 [8] 央行专栏关注点 - MLF改革:退出政策利率属性,回归流动性工具定位,机构差异化定价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9] - 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中国政府部门净资产占GDP比重91%,显著优于美日(净负债占GDP119%) [10] - 物价环境:需求端恢复存约束,供给端过度竞争,需多政策协同激发有效需求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