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构安全线:史上最严新规下的新能源汽车
南方都市报·2025-05-13 13:42

新能源汽车行业监管风暴 - 2025年春季多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涉及动力电池、智能驾驶、OTA升级、车门把手等领域,行业安全标准全面提升 [1] - 监管政策将重塑行业格局,从"参数内卷"转向"安全竞赛",倒逼企业提升本质安全能力 [20] 动力电池安全新规 - 工信部发布GB38031-2025标准,要求动力电池终身"不起火、不爆炸",取消现行5分钟缓冲期 [2] - 测试标准大幅提升:需承受30毫米钢球150焦耳能量撞击3次+300次快充循环后仍安全 [4] - 技术路线面临革命性变革,需从电芯层面解决安全问题,已有车企因测试未通过延迟车型上市 [4] 智能驾驶宣传规范 - 禁止车企夸大宣传组合驾驶辅助功能,必须明确系统边界和安全措施 [8] - 禁止申报代客泊车、一键召唤等高危功能,强制要求人脸ID识别等"人机共驾"措施 [8] - 多家车企连夜撤换"高阶智驾""解放双手"等宣传物料 [8] OTA升级监管强化 - 限制频繁OTA行为,要求充分验证后再推送,频繁OTA企业将面临重点审查 [9] - 紧急OTA需按召回流程审批,终结"先上车后补票"模式 [9] - 行业OTA频次差异大:从"周更"到半年一次不等,累计功能升级近1000项 [9] - 小鹏MONA v18.3版本新增手机遥控泊车功能,小米SU7 Ultra因争议暂停OTA [11][15] 车门把手安全标准 - 工信部拟制订强制性国标,规范应急把手安装、隐藏把手标志、电动把手防夹等要求 [18] - 重点解决事故中电动把手失效、操作标志不清等救援隐患 [18] - 设计改造成本高昂:一汽丰田曾因门把手隐患召回12205辆bZ3,损失超2亿元 [19] 行业格局变化 - 头部企业加大投入:比亚迪2024年投入超500亿研发电动化/智能化技术 [20] - 10万元以下车型或因无法承担激光雷达等硬件成本在智驾领域掉队 [20] - 2025年一季度激光雷达装机量持续增长,反映行业硬件升级趋势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