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突发,光伏头部硅料企业将联合收购尾部产能推动行业整合
36氪·2025-05-14 07:36

行业现状与格局 - 光伏硅料行业呈现"6+N"格局,6家头部企业合计产能超245万吨,占行业85%以上有效产出 [2] - 行业总产能已超过300万吨/年,远超全球需求,仅头部6家企业产能已满足全球150%需求 [2] - 当前硅料厂库存约26万吨,行业总库存预计45万吨左右,库存压力较大 [3] - 国内月度产量从2024年4月的18万吨高点回落至2024年1-2月的9万吨附近,行业开工率降至35% [3] 价格与成本分析 - 2024年硅料价格从年初6.5万元/吨降至年底3.9万元/吨,降幅达40%,已逼近多数企业生产成本 [3] - 行业平均成本4.2万元/吨,颗粒硅现金成本可做到3万元/吨以内,棒状硅头部企业现金成本3.5-4万元/吨 [4] - 全球供需平衡点成本约为4.7万元/吨,海外企业最高成本达14.5万元/吨 [4] - 2024年四大龙头企业均巨亏:通威股份亏损70.39亿元,协鑫科技亏损47.5亿元,大全能源亏损27.18亿元,新特能源预亏39.05亿元 [4] 行业调整措施 - 头部硅料企业已基本达成共识,第一步大幅减产去库存,第二步通过收购方式实现尾部产能去化 [1] - 资金支持可能来自金融企业或主管部门引导成立的专项基金 [1] - 2024年10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文设定0.68元/瓦行业最低现金成本价打击恶性竞争 [7] - 2024年11月工信部修订行业规范,提高新建项目资本金比例至30%,加强技术指标要求 [7] - 2024年12月宜宾大会达成行业自律公约,通威、大全、协鑫等龙头企业宣布有序减产控产 [8] 供需与市场前景 - 2022-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年化增速48%,预计2025年降至10%,后续或进一步降至5% [6] - 未来几年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预计170-190万吨,而目前仅国内产能已超300万吨 [6] - 行业已建成未投产产能较多,全球总产能预计超350万吨,单纯限制新增产能难以解决过剩问题 [6] 技术发展路径 - 前几轮行业周期通过刺激消费端与技术升级改善,但2010年后成本下降空间有限 [5] - 除颗粒硅技术外,改良西门子法预计成本降低空间相对有限 [5] - 政策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而非单纯扩大产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