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美日IP产业的百年变迁,看中国IP经济的发展趋势
36氪·2025-05-14 08:27

IP产业核心观点 - 中国IP行业正经历价值重构,年轻消费者为盲盒、卡牌等"宗教性"消费品疯狂,国产IP交易额反超日系IP,AIGC技术重构创作生态 [1] - IP消费具有身份认同与情感共鸣属性,消费者愿为终身付费,产品形式多样且溢价空间高 [3] - 中国城镇化二代成为IP消费主力,00后占毛绒玩具消费43%,90后占36%,闲暇时间增加与低结婚率推动情感陪伴需求 [38][39][40] 美日IP发展规律 生产力与技术影响 - 美国通过动画技术突破(如迪士尼《威利号汽船》)占据动画电影优势,日本借助电视媒介发展动画产业(如《铁臂阿童木》) [7][8][9] - 技术变革推动内容形态从"讲段子"(短篇动画)到"讲故事"(长篇动画)升级,迪士尼工业化生产加速IP孵化 [16][17][18] IP起源与生命周期 - 现代IP多源自神话与童话(如迪士尼改编《白雪公主》,日本借鉴《白蛇传》),少儿IP生命周期更长(米奇价值58亿美元) [11][21][25] - 日本周刊漫画建立高效筛选机制(如集英社读者调查制度),推动原创IP发展(《海贼王》《鬼灭之刃》) [12][14] 全产业链布局 - 迪士尼通过收购漫威、皮克斯等构建IP帝国,乐园业务占营收超三分之一 [27][28] - 万代南梦宫从玩具扩展至游戏、动画(如高达IP),并购实现全产业链协同 [31][32] 中国IP产业现状与机会 发展阶段 - 中国处于神话IP向原创IP过渡期(《哪吒》《灵笼》),但商业化与产能不足 [36][41][47] - 阅文需解决网文动画化的筛选机制与产能问题,泡泡玛特尝试从潮玩转向内容IP(联名《哪吒2》带动收入增长超100%) [47][50] 创新机会 - AIGC+短视频或成中国独特IP孵化路径,降低制作门槛并快速验证市场 [52][53] - 科技赋能谷子经济:卡牌强随机性与高溢价(宝可梦卡牌拍出500万美元),毛绒玩具结合AI开发电子宠物等新形态 [5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