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培养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世界公民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5-14 09:12

阅读推广与教育公平 - 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人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阅读被视为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兴趣和习惯是教育的主要任务[1] - 美国学者赫希指出教育不公平中很重要的方面是阅读不公平,城乡间不同背景家庭之间的差距往往和阅读有很大关系,农村孩子因买不起书导致起点差距[1] - 数字阅读普及后城乡间最大阅读差距是软件环境而非硬件设施,城市有更好的阅读氛围和资源如读书会、图书馆,需要更多志愿者帮助乡村孩子利用互联网阅读资源[2] - 新教育基金会通过"新教育童书馆"公益项目致力于缩小城乡阅读差距[2] 新教育实验的规模化与质量保障 - 新教育实验已覆盖1万多所学校但发展不平衡,分为标杆性学校、尚未把握要领的学校和仅挂牌未落实理念的学校三类[2] - 数字化时代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可同时实现大规模、高品质和个性化教育[2] - 通过与当地教育部门合作以新教育实验区方式推进区域教育品质整体提升,已在甘肃静宁、山西武乡等地区探索成功经验[3] - 通过"新教师基金"项目用"三专"帮助教师成长,取得初步成效[3]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 开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师队伍建设国际研讨班并搭建线上平台,通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师成长"项目对外讲好中国教育故事[3] - 外国学者对中国教育存在误解,通过实地考察展示中国教育的多元化与活力,初步实现目标[4][5] - 中西方教育各有优势,中国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合作精神和尊师重教,西方教育强调创新和个体,需结合双方优点[5] - 培养具有中国精神的同时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世界公民[5]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 最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问题,思考教育未来方向,撰写《未来学校》和《教育的减法》两本书[6] - 现代技术发展使教育资源泛在化,知识无处不在,学校存在方式受到挑战,未来可能以学习中心形式运营[6] - 未来学习方式可能是学习共同体进行项目研究,如造无人机、拍电影等,通过项目式学习成长[6] - 每个人可通过自我建构性学习成为最好的自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