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论文查重更折磨,AI成了这届毕业生的噩梦
36氪·2025-05-14 10:34

AIGC检测技术在学术界的应用现状 - 全球多国高校在毕业季引入AIGC检测系统,作为论文送审的必要环节[1][16] - 检测工具通过分析词汇、句子结构和段落衔接等语言特征,与AI写作模式进行概率对比[17] - 检测结果以百分比形式呈现AI生成疑似度,例如《滕王阁序》被检测出99.2%的AI生成疑似度[4][17] AIGC检测技术的准确性问题 - 检测工具存在显著误判现象,人类撰写的专业内容易被识别为AI生成,而部分AI生成内容反而未被检测出[2][12][14] - OpenAI推出的AI Text Classifier准确率仅约26%,存在将莎士比亚作品误判为AI生成的情况[19] - 相同内容在不同平台或不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差异巨大,缺乏统一标准[26] AIGC检测衍生的商业生态 - 第三方检测平台对四万字论文收费84元,形成查重、降重、AIGC检测等付费服务链条[14][25][28] - 部分平台存在故意提高AI生成疑似度的行为,以促进用户购买降重服务[28] - 学生需自费进行多次检测,不同平台结果不一致导致修改方向混乱[26] 对学术评价体系的争议 - 教育部要求毕业设计检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写作工具的使用[31] - 中科院等研究机构鼓励科研人员使用AI工具,与高校限制学生使用形成政策矛盾[32] - 建议关注论文内容真实性和学术价值,而非过度依赖AIGC检测指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