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撕拉片相纸被炒至上千元?过期相纸凭什么卖这么贵?
36氪·2025-05-14 12:00

撕拉片相纸市场现象 - 撕拉片相纸近期在摄影圈快速走红,单张拍摄价格高达300元以上,部分明星同款价格从338元涨至410元/张 [3] - 五一假期期间,部分摄影机构每日拍摄量达十余张,部分消费者单人拍摄数张 [4] - 二手平台显示2014年产富士FP-100c撕拉片相纸(10张/盒)售价达400-2000元,较停产前70元/盒涨幅超20倍 [4] 产品特性与停产背景 - 撕拉片采用1947年发明的即时显影技术,需手动剥离相纸显影,因光学与化学工艺限制呈现独特柔化画质 [6] - 主要生产商宝丽来和富士分别于2008年、2016年停产,导致市面流通产品多为过期存货 [4] - 成像特点包括柔和色彩过渡、自然肤色还原及轻微模糊质感,被称作"人像神器" [6] 消费驱动因素 - 明星同款效应显著,鞠婧祎、刘诗诗等使用引发模仿消费 [3] - 撕拉显影过程具有仪式感,与数码摄影即时性形成差异化体验 [8] - 复古成像风格满足年轻人对个性表达需求,成像效果自带怀旧滤镜无需后期 [6][8] 市场稀缺性逻辑 - 停产赋予产品"绝版限量"属性,商家通过"拍一张少一张"宣传强化稀缺性 [9] - 社交媒体推动其成为社交货币,独特成像风格易引发话题传播 [9] - 每张照片具有唯一性,兼具收藏价值与身份象征意义 [9] 产品技术本质 - 属于过期技术产品,成像质量不稳定可能导致过曝、褪色或显影失败 [11] - 当前高价依赖市场炒作与情感消费,存在热度消退后贬值风险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