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贸易冲击、宏观经济影响与中国货币政策选择
搜狐财经·2025-05-14 12:21

中美贸易政策演变 -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从"接触合作"转向"战略遏制",手段从传统关税升级为结构性限制与战略性遏制[4] - 1979年《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签订后中美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但美国多次对中国轻工业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4] - 20世纪90年代美国以"301调查"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金额28亿至39亿美元[6] -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对美贸易顺差持续扩张,美国2005年出台法案威胁对中国全部输美产品加征27.5%关税[7] - 2018年后美国对96%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并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实施技术断供[8] 2025年关税冲突与反制措施 - 2025年4月2日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中国迅速反制:对美商品加征同等关税、将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启动反垄断调查[1][2] - 2025年4月9日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104%关税,中国在34%基础上追加84%关税[9] - 中国对美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美国则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并对中国船只收取额外费用[9] 宏观经济影响 - IMF将2025年全球增长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至2.8%,美国增速下调0.9个百分点至1.8%,为发达经济体最大降幅[1][2] - 关税冲击导致中国出口部门产能利用率下降,劳动力市场调整迟缓可能引发失业率上升[11] - 美国加征关税无法解决其贸易逆差问题,反而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并加剧通胀与需求恶化[12] - 中国作为顺差国受冲击更严重,总需求下降与贸易条件恶化可能引发"先繁荣后衰退"的非对称路径[13][14] 货币政策应对 - 最优货币政策应为扩张性,通过降低实际利率刺激需求,但受零利率下限约束时有效性下降[11] - 中国2024年起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25年一季度结构性工具余额达5.9万亿元[18][22] - 农业银行2025年一季度为1.72万户外贸企业发放贷款1312亿元,重点支持受关税冲击企业[23] - 结构性货币政策需防范信贷错配风险,2022-2024年1.3万亿基础货币投放相当于0.65个百分点降准效果[24] 未来政策方向 - 中国将创设新型结构性工具支持科技创新与外贸,同时建立动态监测体系防范市场失衡[23][25] - 需加强供给侧管理通过技术创新与区域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降低外部冲击风险[26] -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下中国需加强资本流动监管以维持政策独立性[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