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支付机构频频领“罚单” 年内已经有5家机构“离场”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14 16:27

支付机构监管处罚动态 - 上海电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因四项违法行为被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31322.34元并罚款571万元,时任总经理被警告并罚款35万元 [1] - 违法行为类型包括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及违反备案管理规定 [1] - 顺丰恒通支付有限公司因违反清算及账户管理规定被合计罚没21万元,此为该公司首次收到监管罚单 [3] - 深圳市快付通支付有限公司因六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合计罚没35.2万元,时任财务总监对四项违法行为负责被警告并罚款19.5万元 [3] 监管处罚特点与趋势 - 罚款规模较大,部分罚单金额远超违规所得,反映出违规性质可能较为严重 [2] - "双罚制"持续,对机构和直接责任人同时处罚,以全面追究责任并增强合规意识 [2] - 违规原因首次出现违反备案管理规定,显示央行检查更为细化,监管覆盖支付公司运营全流程 [2] - 今年以来支付公司被罚数量及总额同比明显增加,反洗钱、商户真实性及合规性仍是监管重点 [4] - 大额罚单增多,出现多张千万级别罚单 [4] 支付牌照数量变化 - 央行已累计注销10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持牌支付机构数量缩减至170家 [5] - 2025年至今不到半年,已累计注销5张支付牌照 [6] - 注销的支付牌照中,预付卡类业务机构占比超过八成 [6] - 牌照减少被视为行业自然优胜劣汰的过程,预付卡牌照因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被批量淘汰 [6] 支付行业格局展望 - 支付行业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预计两三家巨头将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7] - 支付是商业数字化的入口和基础工具,行业利润仍然很高 [7] - 在支付新规深入推进、央企"退金令"等因素影响下,支付牌照持续减量成为大势所趋 [7] - 支付行业仍处于深度洗牌进程中,牌照缩减包括机构主动注销及通过挂牌出让等方式寻找下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