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帮凶到漏网之鱼:如何追责财务造假“第三方”合谋者?
证券时报·2025-05-15 02:29

证券时报记者胡敏文 一年一度的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又一次如期而至。 回望上市公司造假,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仍发人深省。正如紫晶存储财务造假案,1.7万名投资者利益 受损、4家中介机构先行赔付10.86亿元、上百起诉讼缠身……这组数字触目惊心,仅仅掀开冰山一角。 当监管风暴集中吹扫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时,一个由21家第三方组成的配合造假"隐秘链条",却隐匿在 聚光灯之外。 证券时报记者的统计还揭示出,2020年以来,因收入舞弊被证监会行政处罚的上市公司中,近七成案件 涉及交易造假。深入剖析58家上市公司交易造假案例,背后暗藏超600家第三方主体参与的痕迹。 然而,这些在虚假合同签署、资金流水伪造、业务数据包装中扮演关键角色的造假协作方,尚未迎来应 有的司法审视。 当大量产业链上下游第三方公司深度卷入财务造假事件,这一现象折射出怎样的市场治理困境?破解这 一困局,又该如何构建权责明晰、执行有力的第三方责任制度体系? 近七成指向交易造假 过往,投资者热衷于用财务指标拆解舞弊线索,如今,财务造假不再局限于会计账本的数字游戏,而是 演变为覆盖业务全流程的系统性造假。 国美通讯以关联交易为幌子虚构业务、伪造流水,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