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出新意 银行助力低空经济蓬勃起势
上海证券报·2025-05-15 02:51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与银行布局 -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2] - 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包括邮储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等,通过专项信贷、产融结合等创新模式支持无人机物流、eVTOL制造等民营企业 [2] - 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为澜图精密等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创新推出纯信用产品,通过"看未来"评价模型评估企业研发投入、专利储备及订单稳定性 [2] - 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为某低空经济企业定制"国内信用证+福费廷"组合融资方案,降低企业自有资金占用 [3] 银团贷款模式与融资挑战 - 银团贷款模式有效分散银行风险,小鹏汇天获5家银行联合授信12.6亿元,为全球最大一笔用于飞行汽车生产的银团贷款 [4][5] - 低空经济企业普遍具有高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高风险系数特征,对传统银行风控体系提出新考验 [4] - 全国性空域开放政策尚未明确,新型资产缺乏市场流通数据,银行难以准确评估抵押物价值 [4] - 银团贷款有望成为支持重大项目的常态化融资工具,既能分散银行风险,又能满足企业规模化发展需求 [5] 产业基金与银行创新 - 2024年以来苏州新签约19个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超200亿元,广州组建100亿元低空产业创投基金 [7] - 多数低空经济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和亏损状态,银行开始重新审视相关业务,制定专属信用评估模型 [7] - 银行考虑对头部创投机构投资的企业进行跟投,学习股权直投经验,未来可能与创投形成"竞合"关系 [7] - 专家建议银行深化与创投机构合作,形成"债权+股权"的立体化支持体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