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部分车企夸张宣传频翻车 整改和规范来了
中国青年报·2025-05-15 05:54

车企营销宣传现状 - 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各大车企推出"星轨大灯""驾驶头等舱"等新配置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体验与宣传存在差距[1] - 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份额在营销中"用力过猛",存在夸大功能和性能参数的现象[1] - 消费者反馈需通过实际试驾验证宣传真实性,避免被过度包装误导[1] 小米SU7 Ultra宣传争议事件 - 小米SU7 Ultra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4.2万元)被实测无法实现宣传中的导流和下压力功能[3][4] - 车主拆解发现前舱盖开孔未连通轮毂散热系统,气流无法形成有效导流[4] - 小米官方回应称该设计主要为复刻造型,承认此前信息表达不清晰,并提出改配方案和2万积分补偿[5] 其他车企宣传失范案例 - 上汽荣威抖音账号发布穿高跟鞋驾驶、水下张嘴微笑等违反安全常识的AI宣传视频[6] - 广汽昊铂HT鸥翼门防夹功能宣传与实际测试结果不符,导致周鸿祎被夹手[10] - 创维汽车创始人宣称其车型能"缓解高血压、提高免疫力",后被官方澄清为个人经历非普适性功能[11]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信部4月16日会议强调车企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需明确智能驾驶系统功能边界[12] - 5月8日工信部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标准意见,拟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等领域宣传[12] - 蔚来ET9线控转向系统通过工信部技术评审委员会认证,成为行业技术合规范例[13] 行业建议 - 车企需建立严格宣传审核机制,确保内容符合安全规范和法律要求[8] - 新产品上市前应完成严谨测试验证,主动披露可能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信息[12] - 建议参考蔚来模式,通过官方技术评审为创新技术提供合规背书[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