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税大跳水,订单数量也翻倍,但中国供应商为何更“淡定”了?
搜狐财经·2025-05-15 10:10

关税政策变化与订单波动 - 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从145%降至30% [1] - 中国外贸订单迅速回升但供应商态度谨慎 [1] - 美国客户曾因高关税迅速转移订单至东南亚 [3][5] 供应商经营困境 - 出口利润受额外税费挤压(如芬太尼税)导致利润薄如纸片 [5] - 工人需加班赶工但加班费与回报存在巨大落差 [5] - 接单与不接单面临两难:累死累活赚不到钱vs维持员工生计 [7] 中国制造的优势与依赖 - 中国制造具备质量好、效率高、供应链完备的优势 [7][9] - 东南亚厂商在精密模具领域仍依赖中国进口且交货慢、质控差 [9] - 美国客户经历比较后仍选择中国代工哪怕价格稍高 [9] 市场多元化战略转型 - 供应商开拓欧洲、巴西等新市场维持运营 [3] - 山东企业转向内销国内市场利润较低但稳定性更优 [13] - 国内零售巨头(如永辉、大润发)提供绿色通道消化外贸库存 [14] 国内市场开拓挑战 - 内销需适应设计、尺码、品控及消费者审美差异 [15] - 国内市场规模无法快速提升需长期摸索 [15] - 外贸企业尝试与国内会员制商店合作处理积压库存 [15] 行业战略升级与竞争力提升 - 企业探索环保材料响应全球绿色倡议 [20] - 推进智能化生产线提升效率与稳定性 [20] - 部分企业考虑创建自主品牌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 [20] 供应链风险与成本传导 - 美国亚马逊日用品价格曾因关税上涨30% [18] - 供应链风险最终由终端消费者承担 [18] - 美国中间商赚取差价而中国工厂承担风险 [18] 行业心态与策略转变 - 供应商不再将美国市场视为唯一依赖 [11][13] - 深刻理解"不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的战略意义 [11] - 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市场开拓与竞争力构建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