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信任危机与转型 -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从2021年历史高位6.16万亿元缩水至2024年底的3.43万亿元,降幅达44% [3] - 2024年一季度近七成正收益主动权益类基金遭遇净赎回,净赎回份额达693.04亿份,反映"微涨就走"现象 [1][4] - 行业正从规模导向转向投资者回报导向,需解决"高位发行""追求爆款"等历史遗留问题 [4]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行为 - 2020年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达53.57%,但2022-2023年连续两年亏损(-19.2%和-11.78%) [3] - 正收益基金占比从2020年99.65%(2285只)骤降至2022年3.42%(119只) [3] - 2024年一季度75%产品实现正回报,平均收益率3.86%,但未能扭转赎回趋势 [4] "三投资"理念的实践意义 - 理性投资是基础(减少非理性交易),价值投资是方法(关注企业内在价值),长期投资是目标 [4][5] - 该理念可降低市场波动性,促进资本有效配置,增强市场稳定性 [2][4] - 需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如将"客户持有期""复购率"纳入KPI,弱化短期规模考核 [7] 投资者信任重建路径 - 需解决时间/风格/业绩/持有期四类错配,例如通过逆周期服务和市场周期培训 [7] - 金融产品收益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要求建立合理预期管理 [6] - 监管部门拟将投资者获得感纳入分类评价体系,推动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7][8] 行业转型具体措施 - 推广定投工具、历史估值分位数据等辅助决策手段 [7] - 调整销售策略,在市场低迷时加强投资者教育而非追逐热点 [6][7] - 部分公司已实施考核变革,强调持有体验而非短期规模 [7]
“三投资”方法论 | 公募基金篇一 破解信任危机,提升基民获得感
第一财经·2025-05-15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