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投资”方法论 | 公募基金篇二 主被动基金协同助力“三投资”
第一财经·2025-05-15 11:04

主被动基金规模逆转 - 截至一季度末权益类基金总规模6.98万亿元,其中主动权益产品规模3.49万亿元同比减少1903亿元,指数产品规模3.5万亿元同比增加53%,实现120亿元反超 [2] - ETF市场规模达4.05万亿元,突破万亿耗时从16年缩短至7个月,呈现加速扩张态势 [2] - 去年同期主动权益基金规模领先1.39万亿元,当前指数产品已占据权益类基金半壁江山 [2] 被动投资崛起驱动因素 - 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及个人资金加速涌入ETF市场 [3] - 主动权益产品近年业绩不佳促使投资者转向透明、低费率的ETF [3] - 监管层推出ETF快速审批通道等政策支持 [3] - ETF具备分散化、交易灵活、门槛低等固有优势 [3] 主动投资价值与策略 - 主动投资通过个股深度研究挖掘错误定价机会,跟踪行业政策变化捕捉长期增长潜力 [4][6] - 偏成长风格市场中主动管理能创造超额收益,低估值环境下指数投资表现更强 [6]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70%配置宽基/主动基金为底仓,30%配置行业ETF捕捉机会 [7] 行业发展趋势 - 指数基金发展是资本市场成熟的必然结果,基金公司正加大指数产品开发并赋能主动权益能力 [1] - 科技创新驱动的结构性机会将持续存在,主动基金仍具发展空间 [1][7] - 交易成本下降有利于主动管理者创造阿尔法收益 [6] - 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央国企改革与科技创新将带来增长红利 [7] 产品应用场景分化 - 宽基ETF适合长期底仓持有,行业/主题ETF可用于阶段性配置但需警惕过热赛道 [6] - Smart Beta类产品适合低风险偏好投资者通过因子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6] - 主动基金通过规则化建设提升业绩可复制性,解决长期资金入市痛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