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鹿荡地理与生态特征 -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滨海湿地,占地200公顷 [2] - 沟塘交错、芦苇丛生,保持滨海滩涂原始特征,生活着全球最大麋鹿种群(8000多头)[2][5] - 由黄河泥沙淤积形成,1855年后逐渐成陆,经历至少3次海陆演变,具有"沧海桑田"地质历史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2009年规划为保护地,通过人工补水(水位40-60厘米)、投放鱼苗、栽种植被,建成80公顷浅水湾,吸引丹顶鹤等数十万只候鸟栖息 [9] - 野生麋鹿实现野外放养与繁殖,成为大丰麋鹿保护区主要生活场所 [9] - 盐地碱蓬形成季节性红滩涂景观,夏季绿色,秋冬变红 [5] 暗夜星空保护地建设 - 2019年举办全国首届暗夜星空保护大会,发布《盐城宣言》,2020年获IUCN认证为长三角唯一暗夜星空保护地 [13] - 方圆40平方公里无光污染,全年可观测星空238天,夏季银河与冬季猎户星座清晰可见 [12] 科普教育与文化传播 - 开设8个专题大自然讲堂(如《暗夜星空保护》《南黄海潮间带文明框架》),累计授课400多场次 [14] - 作为青少年研学基地,展示动植物标本、星空观测及湿地生态,赠送野草种子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14][15] - 创始人马连义出版《大丰麋鹿》等著作,并在英国伦敦展出 [12] 创始团队与开发历程 - 由6位平均年龄超70岁的老人(马连义等)自筹资金开发,疏通河道、恢复植被,耗时10余年 [7][9] - 第二任总干事陶鹤鸣临终捐赠4000根木桩供鸟类栖息,团队获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微型理想国" [10][11][9]
呦呦鹿鸣 | “大地文心”征文展登
中国环境报·2025-05-15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