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航司“排斥”OTA和代理人:这对吗?
36氪·2025-05-15 12:39

民航票价市场与OTA关系 - 核心观点认为OTA通过"攒需求不出票"压低民航票价市场的指控站不住脚 因现代机票销售中50%需求集中在起飞前2天内且OTA以"秒出票"为卖点 旅客不愿承担购票延迟风险[2][3] - 机票市场存在"自我验证"机制 当旅客与航司形成"越买越贵"共识时 价格会螺旋上涨 反之若出现降价则破坏市场平衡 外航采用价格保护政策防止旅客产生"买亏了"心态[9][10] 航司与代理人关系本质 - 代理人存在价值在于提供比价便利性(覆盖三大航/小航司/火车票/酒店等组合)和客户触达效率(通过代理网络可覆盖10000名客户 vs 直销经理仅100名)[12] - 代理人作为私域流量渠道具有客户分类功能(TMC/境外代理/旅行社等分类) 航司若转向公域流量将导致销售费用激增[15] 航司排斥代理人政策影响 - 当前佣金定额制改变代理人行为模式 从"高价推荐"转向"低价推荐" 部分代理人转型TMC费控行业 形成与购票企业利益同盟[17] - 排斥政策导致代理市场集中化 仅剩通过捆绑销售获利的代理人存活 这些代理人往往不遵守规则 反而加剧票价管理混乱[16][17] - 行业类比显示航司排斥代理人相当于股市庄家排斥券商 将削弱整体市场活跃度[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