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差异 - 汽车行业对安全性和交付售后要求更高,互联网时代的快法则在汽车行业不适用[5] - 汽车行业激进行为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不同于手机参数拉满最多导致卡顿等问题[36] 雷军财富与小米汽车表现 - 雷军以2200亿元财富位列中国第八,较去年增长114%,全球排名第50位[2] - 小米SU7成为2025年4月中国汽车市场"10万以上价位段"销量冠军[2] - 发售一年后仍有十几万订单在手[2] 小米汽车面临的挑战 - 销量已连续三周下滑[5] - 4月交付量环比下降3%-4.25%,出现首次负增长[32] - 安徽高速事故引发对智驾安全性的质疑[8][11] - 雷军称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间[8] 马力限速事件 - 小米SU7 Ultra更新限制未登录账号时的车辆极速与动力,新增排位模式全速考核[12] - 车主需在指定赛道达到官方建议成绩才能使用1548匹最大马力[12] - 引发车主不满,被比喻为"买顶配电脑要通过考试才能使用显卡"[14] - 小米道歉并暂停推送,已升级用户将在下个版本解决[17] 碳盖门事件 - 量产车与纽北赛道原型车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存在差异[22][23] - 小米归咎于"信息表达不清晰",提供改配服务和2万积分补偿[23][25] - 30余名准车主在北京交付中心维权,300多名车主组建维权群[27] - 部分车主不接受60天退车方案,要求订金三倍赔偿[27] 粉丝文化的影响 - 米粉支持小米类似粉丝为爱豆打Call,存在极端粉现象[33][35] - "小米=雷军"的强绑定认知裹挟着雷军[33][35] - 极端言论破坏小米路人缘,车评人陈震因批评遭攻击改用三星手机[30] 行业对比与反思 - 特斯拉采用"家长控制"模式,日本采用"逐级开放"模式[16] - 欧盟2024年起强制新车安装智能速度辅助系统[17] - 汽车行业需要平衡创新与安全,激进行为风险大[36] - 建议小米在汽车行业走得慢一点稳一点[36]
小米“失速”,雷军也累了
搜狐财经·2025-05-15 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