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格局与业绩表现 - 中药行业呈现分化态势,部分企业实现稳健增长,部分企业面临营收下滑和利润承压问题 [1] - 2024年白云山营收749.93亿元同比下滑0.69%,步长制药亏损7.02亿元,达仁堂净利润同比大增128.68%,东阿阿胶净利润增长25.57% [1][5] - 2025年一季度头部企业延续增长,白云山营收224.73亿元,云南白药、华润三九、同仁堂、片仔癀首季营收超30亿元 [6] - 云南白药2024年净利润47.67亿元增速15.63%,片仔癀净利润29.96亿元,步长制药亏损7.02亿元 [5] 企业转型与战略调整 - 达仁堂剥离商业板块聚焦医药工业,华润三九并购天士力补强产业链,马应龙从痔疮药延伸至肛肠医院 [1] - 白云山优化管理模式聚焦主责主业,华润三九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马应龙纵向延伸至肛肠医院 [14] - 太极集团和以岭药业持续加码研发投入,以岭药业2024年研发投入9.08亿元占营收13.94% [15] - 步长制药向生物制药和疫苗领域拓展,在研产品达213个,抗胃癌药物BC001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15] 研发与销售投入 - 天士力2024年研发投入10.39亿元占营收12.23%,华润三九、白云山、步长制药研发投入均超5亿元 [6] - 20家中药企业中有11家研发投入未超3亿元,整体研发投入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7] - 华润三九2024年销售费用72.20亿元最高,白云山56.20亿元次之,片仔癀和康美药业销售费用仅约5亿元 [7] - 奇正藏药销售毛利率82.11%居首,济川药业和羚锐制药分别以79.25%和75.82%紧随其后 [7] 独家品种与集采挑战 - 步长制药核心产品谷红注射液等被调出医保目录,计提商誉减值8.53亿元,心脑血管板块营收下降23.36% [9][10] - 第三批中成药集采纳入38个独家品种,部分企业选择保持独家优势而非参与集采 [10] - 济川药业核心产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市场份额14.3%,但2024年营收下滑20.45% [11] - 片仔癀和云南白药凭借独家保密配方形成护城河,同仁堂因商标纠纷损害品牌价值 [12] 多元化与国际化布局 - 华润三九通过OTC市场稳定现金流,片仔癀拓展东南亚市场设立"片仔癀国药堂" [12][16] - 济川药业将"蒲地蓝"品牌拓展至日化领域,片仔癀推进林麝养殖确保原材料供应 [15][16] - 片仔癀化妆品和日化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收购风油精项目被问询 [16] - 具备品牌优势、院外渠道布局完善及国企背景的企业更受市场青睐 [16]
中药行业洗牌:独家品种光环渐褪,要“瘦身”还是“增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