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住房援助体系 - 美国住房援助体系覆盖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7%,主要通过联邦拨款、地方执行的三类形式运作:公共租赁住房(17.3%)、项目制租房援助(29.1%)、住房券补贴(53.7%) [1][7] - 体系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住房法》,60年代起转向市场化模式,公共租赁住房数量从140万单位(90年代)降至88.6万单位(2023年) [4][5] - 当前纳入体系的住宅数量达513万单位,占全美住宅存量3.6%,低于OECD国家7.1%的平均水平 [7][10] 联邦与地方协作机制 - 采用联邦出资监督+地方运营管理模式,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通过PHAS评估系统对3000余家地方机构进行多维度考核 [12] - 评估指标包含实物条件(40分)、管理效率(25分)、财务状况(25分)、资本基金(10分)四大类,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13] - 地方机构负责资格审查,租金标准设为家庭收入30%以下,2023年申请者平均需等待25个月 [14] 住房融资支持体系 - 1934年成立联邦住房管理局提供抵押贷款保险,2023年抵押贷款规模达14万亿美元,占GDP比例超50% [16][17] - 1968年分拆成立房利美、吉利美,1970年增设房地美,推动抵押贷款证券化,2023年MBS余额9.4万亿美元占抵押贷款总量67.2% [19][21] - 政府赞助企业(GSEs)通过隐性担保降低融资成本,次贷危机后由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接管监管 [20][21] 市场发展成效 - 1965-2023年住宅数量从6500万增至1.46亿单位,人均住房面积达69平方米居全球首位 [24][26] - 抵押贷款期限从1963年平均21年延长至2023年29年,贷款价值比从72%提升至81% [17] - 住房券补贴为主的分散房源模式有效缓解低收入人群聚集问题 [5][29]
美国住房援助体系的历史、现状及启示
36氪·2025-05-15 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