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目标 -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推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1]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1] - 科技金融的主要目标是引导资金配置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领域,通过技术变革形成生产网络和溢出效应 [1] 科技金融体系现状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产业—金融"三者深度融合才能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我国已初步建成包括银行信贷、创业投资、资本市场、政府引导基金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 - 金融供给尚不能满足科技创新需求,银行体系缺乏针对科技企业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定价手段 [2] 政策举措亮点 - 从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财政政策、央地联合和生态建设等7个方面强化部署 [2]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从资金来源、投资方向、投后管理、退出通道等方面提供全周期政策指引 [3] - 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研究制定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能力的政策文件 [3] -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发挥科技保险支持创新的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 [3] 创业投资领域 - 我国科技企业融资主要依赖创业投资,但创投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创新资本供给短缺 [3] - 当前风投体系呈现"去风险化"特征,市场化资金有所下降,存在明股实债或对赌回购等现象 [3] 资本市场支持 - 此前对拟上市科技企业的评价方法与传统企业相同,导致科技企业难以上市融资 [3] - 债券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也存在类似问题 [3] 市场化金融支持 - 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将通过市场化金融手段支持并甄别科技创新活动 [4] - 不同主体、类型和阶段的科技创新活动风险特征不同,需要匹配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供给 [4]
社论丨提高创新效率,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16 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