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经济日报·2025-05-16 06:12

服务型制造的定义与背景 - 服务型制造是指通过增加企业生产经营中服务要素的比重,促使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从生产、销售产品转向提供"产品+服务",具有全周期、定制化、知识技术密集等特点 [1] - 服务型制造的价值创造从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延伸,形成定制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增值服务等模式 [1] - 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但面临全球价值链位势不高、绿色转型压力增大、国际竞争激烈等挑战,需以服务型制造为转型升级方向 [1] 服务型制造的优势 - 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通过在生产、销售、售后环节中嵌入服务,将利润环节延伸至产品全生命周期,显著提高利润率,避免同质化竞争与价格战 [2] -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实现跨产业、跨产品、跨场景的供给侧贯通与全产业链运营流程优化,提升抗风险能力和恢复能力 [3] - 利于营造创新生态:要求企业整合硬件、软件、数据、服务等多领域技术,倒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合作,降低创新成本与门槛 [4] - 促进可持续发展:企业会设计更耐用且易于维修的产品,降低资源消耗与碳排放,还可提供定制化、智能化生产服务,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 [4] 服务型制造的实践案例 - 三一重工通过"根云平台"对工程机械进行智能管理,提供远程诊断、预测性维护和备件供应等服务,提升客户设备利用率并降低维修成本 [2] - 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消费趋势指引,在订单峰值期间将订单自动分配至最优产线,提升产能错峰利用率 [3] - 小米公司构建米家生态链,为智能硬件初创公司提供品牌、市场、供应链、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中小公司创新门槛 [4] 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建议 - 加强政策支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设立专项资金等手段支持企业转型,打造示范标杆并推动产业链整体转型 [5] -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降低企业转型成本与门槛 [5] - 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跨制造技术、服务设计、数字化运营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