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振兴乡村
经济日报·2025-05-16 06:11
乡村振兴政策成效 - 各地区对标《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统筹制定发展方向 同步推进乡村整治与产业发展 通过"省搭台 县乡落实 群众参与"机制实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布局 [1] - 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 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跑赢全国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至2.34∶1 [1] - 浙江安吉从"卖石头"转型为"卖风景" 部分村落从污染严重村蜕变为文旅产业园 成为"千万工程"成功典范 [1] 乡村产业现存问题 - 产业链延伸不足 部分地区仍以初级产品为主 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环节发展滞后 [2] - 乡村品牌建设落后 缺乏全国知名品牌 市场竞争力待提升 [2] - 乡村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尽管交通和人居环境已改善 [2] 产业振兴改进措施 - 构建系统性政策支撑体系 完善产业扶持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 重点倾斜农业基础设施 技术研发 生态保护领域 [2] - 推动农村产业生态深度融合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 高附加值领域扩展 运用地理标志认证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现全产业链标准化 规模化 集群化 [3] - 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全过程追溯保障农产品安全 催生智慧农业 创意农业 体验农业等新兴业态 [3] 青年人才引进策略 - 完善青年创业政策支撑 降低入乡创业门槛和成本 设立青年农创产业风险基金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 [3] - 持续改善农村交通 通信 物流等基础设施 优化教育 医疗 文化等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