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游+”激发消费新活力(文旅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5-16 06:47

旅游演艺创新与融合 - 陕西华清宫景区《长恨歌》累计演出6000余场,接待观众1300万人次,票房收入33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100亿元[7] - 江西赣州《长征第一渡》演出460场,观演人数24万,带动研学团接待量单月超1万人[7] - 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每日推出近1000场次演出,包括《三打祝家庄》等实景剧及非遗表演[8][9] 研学旅游深度发展 - 安徽黄山构建覆盖自然科考、红色教育等领域的立体化研学网络,推动从"景点打卡"向"深度育人"转型[10] -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2024年接待260万人次,青少年占比70%,创新课程吸引线上线下100万参与者[10] - 景德镇陶博城国际研学中心研发33门基础课程,承办20余国交流活动,融合陶瓷、历史等多学科[11] 文商旅综合体模式 - 广州正佳广场年流量5000万人次,销售额超60亿元,融合海洋世界、雨林馆等主题景区及节庆活动[12] - 南昌万寿宫街区累计接待游客7400万人次,获国家级文旅称号,举办跨年派对等多元活动[12] - 唐山宴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从餐饮转型为文旅综合体,开发伴手礼品牌实现多产业联动[13] 体育旅游差异化突破 - 新疆阿勒泰建成13家滑雪场232条雪道,举办冰雪赛事并开发直升机滑雪等新产品[14] - 海南万宁通过冲浪赛事获评全国十佳体育旅游目的地,带动村民发展民宿及冲浪产业[14] - 江西武功山举办帐篷节等赛事年吸引50万户外爱好者,深化"旅游+体育+N"融合模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