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戎启行的量产时刻
经济观察报·2025-05-16 11:09
行业背景与趋势 - 智能驾驶行业在监管趋严与产业规范重塑的背景下经历技术与资本的双重重估,"可解释性"、"高可用率"、"规模化量产能力"成为供应商核心竞争要素 [2] - 2024年国内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乘用车渗透率达55.7%,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65%,行业从"功能叠加"转向"系统能力竞争" [7] - 整车厂采购逻辑从"功能可用"转向"系统稳定性、产品解释力、场景覆盖度"的复合考量 [7] 公司技术路径 - 元戎启行采用端到端架构演进出的VLA模型(视觉-语言-动作),在感知、决策与人机交互完整链条上拓展技术边界 [2] - 通过引入大语言模型构建VLA架构,保留端到端效率优势的同时增加"语义注释"能力,可解释复杂场景如潮汐车道、可变车道的识别 [3][5] - 推行Mapfree"无图"策略,导航地图方案成本仅为高精地图的三分之一,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并提升部署效率 [6] 商业化进展 - 2023年与长城汽车合作的首款车型魏牌蓝山上市后四个月销量超3万辆,2024年四季度城区NOA市场份额达15% [6] - 截至2025年初实现10款车型量产下线,其中5款以上搭载VLA模型,覆盖SUV、MPV等细分市场 [7] - 累计完成六轮融资,包括阿里巴巴3亿美元和长城汽车1亿美元投资,资金用于VLA研发及海外拓展 [6] 竞争格局 - VLA方案在国内推进至量产阶段的企业较为有限,元戎启行处于工程化能力验证窗口期 [5][7] - 行业估值体系从概念向数据、再向量产验证迁移,先行者的实际表现成为市场判断关键依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