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文化建设 - 诚信价值由个人德性延伸至国家治理理念,失信治理方式转向德治与法治并重 [1] - 现代金融业需构建可靠信任体系,融入"诚信基因"至教育血脉 [1] - 诚信文化建设是一场持久战,需道德自律、技术及制度保障 [1] 金融信任的演变 - 金融信任本质是承诺传递,从商鞅"徙木立信"到区块链电子合同延续精神内核 [2] - 延安企业家曹宝林以诚信为成功法宝,从3000元贷款成长为资产过亿企业 [2] - 金融本质非数字,而是人与人承诺传递,如交子、晋商票号至现代电子支付 [2] 现代社会信任网络 - 信任网络覆盖生活各领域:移动支付数十亿笔交易默认算法保障安全 [3] - 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基于诚信开展合作 [3][4] - 商家在扫码点餐、网购等场景恪守诚信底线,提供真实商品服务 [4] 失信事件与信任崩塌 - 资本市场造假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企业市值蒸发 [5] - 翡翠直播全链条造假、二手车调表产业链等事件侵蚀消费者信心 [5] - 奶粉安全、酒店卫生、AI数据滥用等事件暴露信任漏洞 [6] 信任修复与信用革命 - 企业需从利益驱动转向打造百年老店基因,如海尔"零缺陷"理念 [6] - 同仁堂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中国银行用AI监控异常交易 [6] - 证监会通过制度、科技、文化组合拳重塑资本市场信任 [7] - 市场监管总局推信用修复平台、"阳光餐饮"工程,强化食品安全 [7] - 药品追溯、区块链溯源、"阳光招生"等举措构建全领域信用体系 [7] 全球化下的信任体系 - 现代金融需结合AI风控、信用评级及教育融入诚信基因 [8] - 诚信文化建设是持久战,需持续攻克顽疾以维护文明成果 [8]
诚信文化建设:永不停歇的持久战
金融时报·2025-05-16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