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文旅协同发展 - 沪苏浙皖32个市(区)旅游协会签署《长三角城市旅游协会一体化合作机制协议》,启动合作机制 [1] - 长三角地区拥有12处世界遗产、超600项国家级非遗及65个5A级景区,旅游业作为区域协同"黏合剂" [3] - 合作机制旨在打破地域壁垒,整合文旅资源,实现共享、线路互通与客源互送 [3] 文旅资源整合与创新 - 32个市(区)旅游协会将推动旅游产业与科技、文化、体育等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 [3] -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3] - 杭州将与上海、南京等口岸城市合作,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出组合产品,吸引外国游客 [4] 区域经济与文旅市场表现 - 2024年长三角地区区域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24% [6] - "五一"假期上海接待游客1650.06万人次,旅游交易总金额201.1亿元 [6] - 江苏接待游客3533.02万人次,同比增长15.62% [6] - 浙江全域旅游人数3114万人次,综合收入39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7% [6] - 安徽接待游客、旅游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1.4% [6] 文旅一体化发展策略 - 长三角需用好240小时免签政策,整合宣传吸引境外游客 [6] - 通过自媒体创新方式拓展旅游业,在社交媒体上推介风景名胜、特色小吃、非遗等 [7] - 针对新经济、新消费策划新热点,如冰雪经济、乐高乐园等 [7] - 加速推动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市民待遇一体化 [7] 文旅经济带动效应 - 文旅经济可带动区域消费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产品和设施投资 [8] - 以文旅产品开发和景区发展带动生态、城乡风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8] - 文旅消费可带动农产品、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及产业链的就业增长 [8]
长三角文旅唱响“协奏曲”
国际金融报·2025-05-16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