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募行业火速落实监管要求 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集体上报
证券日报·2025-05-17 00:45

公募基金行业转型 - 多家公募机构集中上报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包括嘉实基金、东方红资产管理等[1] - 新模式产品根据投资者持有期间的基金收益情况确定管理费率档位,体现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1]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要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通过浮动管理费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2] 浮动管理费率机制设计 - 费率分为三档: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适用升档费率[2] - 东方红资产管理已有15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管理规模超百亿元[2] - 费率体系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锚定"作用,建立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共享机制[2] 行业影响与发展方向 - 构建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关系[3] - 未来一年内要求头部机构发行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4] - 政策对主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注重规范化和纪律性,控制行业偏离度、风格暴露等关键指标[3] 投资者体验优化 - 行业将从单纯追求产品业绩向全面提升投资者获得感转变,重视投资者实际盈亏情况[3] - 强调看"持有期业绩"而非短期业绩,保护优秀基金经理并抑制投资者追涨杀跌行为[3] - 通过费率优化设计让利给长期持有者,引导形成理性投资习惯[3] 市场预期效果 - 有望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困局[4] - 倒逼基金管理人全面提升投研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4] - 抑制短期投机行为,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4] - 资金将更高效流向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优质资产,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