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风阻系数测试争议
经济日报·2025-05-17 05:54
风阻系数争议事件 - 汽车博主自费测试阿维塔12风阻系数结果与企业公布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但企业在公证机构见证下通过中国汽研风洞实验室测试证实数据准确性[1] - 风阻系数是衡量车辆空气阻力的关键参数 直接影响燃油经济性 续航能力 高速稳定性和噪声水平 数值越低代表空气阻力越小[1] - 新能源汽车普及背景下 低风阻系数成为车企竞争的重要指标 既能影响消费者认知 又能提升续航里程[1] 风阻系数的行业意义 - 特斯拉2012年通过Model S将风阻系数与科技含量捆绑营销 重塑行业对低风阻的认知并强化品牌科技形象[1] - 新能源车企争相效仿特斯拉 不断刷新风阻系数纪录 使其成为技术实力的象征[1] - 中国汽研风洞实验室造价达5.5亿元 测试需遵循严格标准 任何条件改变或操作不专业都会影响结果[3] 行业竞争现状 - 风阻系数争议反映行业过度内卷 竞争从价格战延伸到技术参数比拼[2] - 新车发布会成为车企数据竞赛 每个小数点差异都成为重要战场[2] - 流量至上思维导致部分自媒体通过碰瓷名企制造对立来获取关注[2] 行业测试规范问题 - 国内缺乏整车空气动力学风洞测试统一国家标准 导致民间测试标准混乱[3] - 近期多起民间测试(续航测试 碰撞测试 风阻测试)引发争议 暴露行业测试乱象[3] - 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管并加快制定测试国家标准 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3] 风阻系数的实际价值 - 风阻系数主要影响高速场景能效 对普通用户日常城区驾驶影响有限[4] - 低风阻系数不应成为绝对指标 优秀产品需要各项指标均衡发展[4] - 车企应关注用户体验而非参数竞赛 真正好技术应服务于实际使用场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