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中国青年报·2025-05-17 06:41

高校AI检测政策与争议 - 西南交通大学规定本科毕业论文AIGC检测结果不得超过30%[2] - 中国传媒大学要求学生披露AI工具使用细节,包括模型名称、版本及使用时间[6] - 复旦大学允许学生在指导教师同意下使用AI辅助文献检索、图表制作等[6] AI检测工具的技术局限性 - 检测工具误判《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名篇AI率超50%[1] - 现有工具通过文本特征模型比对,但人类模仿AI风格会导致特征趋同[3] - OpenAI因检测准确率低暂停相关服务,国内商业公司仍在开发此类工具[5] 学术界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 同济大学取消期末论文改为现场考试,强化基础能力培养[7] - 四川师范大学建立申诉机制,被误判学生可提交说明表由学院研判[3] -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不依赖单一检测系统,结合教学经验判断作业真实性[4] 学生应对AI检测的实践 - 学生修改文献综述部分,将分句改为长句以降低AI率[2] - 排比句、对偶句等工整表达易被判定为AI生成[2] - 部分学生花费上百元购买"降AI率"服务[2] AI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 学者建议将AI作为辅助工具,用于文献整理、数据处理等非核心环节[8] - 反对用AI直接撰写论文,但支持其用于检索研究和提炼内容[9] - 考核应转向过程导向,关注学生与AI的互动及思考表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