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开启太空经济新格局
经济日报·2025-05-18 05:50

5月14日,我国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批12颗计算卫星成功发射。作为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 座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并计划建成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这 是人类首次将大规模算力部署至太空,开启了人工智能从地面向宇宙拓展的新纪元。 根据功能的不同,现有卫星可分为通信、导航、遥感三大类,计算卫星是个新成员。我国算力资源位居 世界前列:截至2024年6月,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 246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地面有那么多算力中心,为何还要在天上部署算力? 从需求看,突破卫星数据处理瓶颈是太空经济发展的刚需。 传统模式中,卫星需将海量数据传回地面处理,即"天感地算"。这种模式受限于带宽和延迟,仅有不足 10%的数据能被有效利用,且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差。太空计算星座致力于突破这一卡点,基于强大的天 基计算与互联互通,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实现"天感天算"。从卫星数据采集到提供信息服务,过去需 要天级、周级甚至月级的响应时间。"天感天算"可将之大幅缩短至秒级,能为深空探测、应急救灾、低 空经济等领域提供实时决策支持。 从成本看,太空计算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