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开启太空经济新格局
经济日报·2025-05-18 05:50

三体计算星座发射 -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首批12颗计算卫星成功发射 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 计划建成千星规模基础设施 [1] - 计算卫星为卫星领域新成员 区别于传统通信 导航 遥感三类卫星 [1] - 中国地面算力规模达246EFLOPS 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超830万标准机架 [1] 太空计算需求驱动 - 传统"天感地算"模式仅能有效利用不足10%卫星数据 响应时间达天级至月级 [1] - 太空计算星座实现"天感天算" 数据处理响应时间缩短至秒级 支持深空探测 应急救灾 低空经济等实时决策 [1] 太空算力成本优势 - 天基算力网利用太空太阳能资源 不受地球雨雪天气影响 [2] - 太空低温环境可作为天然冷源 未来技术成熟后运营成本将显著低于地面算力 [2] 太空经济战略意义 - 计算星座使卫星从"功能机"升级为"智能机" 支持地面数字孪生 智能制造及太空科学探索 [3] - 欧美均有太空数据中心计划 中国率先完成基建将抢占产业制高点 获得标准制定权 [3] 技术挑战与制度障碍 - 太空辐射 温差对星载设备可靠性提出极高要求 星间通信需高带宽低延迟技术支持 [3] - 太空资源开发缺乏国际法律框架 算力战略价值引发国家间竞争 地缘政治影响合作稳定性 [3] 行业长期发展展望 - 太空计算星座突破地面算力桎梏 改变人类宇宙探索方式 [4] - 千星规模天基算力网将使太空成为人类智能新场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