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两山”实践掠影——一场青山与金山的双向奔赴
河南日报·2025-05-18 07:08
生态修复与转型 - 小秦岭通过封堵521个坑口、拆除1.3万个生产生活设施、种植近百万株树苗实现生态恢复,森林负氧离子浓度达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24倍,2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回归[4] - 灵宝市寺河乡依托生态修复发展"生态农产品"苹果种植,汉山景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带动村民农家乐经济[4] - 栾川从传统工矿业转型,打造老君山、重渡沟等网红景区,"栾川印象"品牌效应显著[6] 特色产业发展 - 光山县油茶产业从2008年荒坡起步,2024年挂果面积达18.7万亩,2025年预计综合产值10亿元,形成"种植-加工-化妆品-文旅"全产业链[5] - 泌阳县通过夏南牛产业循环发展实现"守绿换金",形成"一座山+一条河+一头牛"的产业联动模式[7] - 新县结合自然资源与文化古韵发展乡村旅游,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社会资本"模式推动乡村振兴[7] 生态经济成效 - 河南建成7个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9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5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6] - 光山油茶园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茶溪谷"文旅项目带动5个村17个村民组增收[5] - 小秦岭生态修复后衍生出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生态饭"经济转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