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课堂焕发新生 青春之声激荡红色讲台
中国青年报·2025-05-18 09:09
红色教育发展 - 靖宇学院3年来累计接待9万名学员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英雄杨靖宇雕塑园包含16座主题雕塑[1] - 学院青年教师平均年龄33岁,致力于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新时代课堂,课程开发涵盖12类130门[2][4] - 2024年学院获省级以上课题立项11项,深度整合通化市130余处革命遗址及全省55处纪念设施作为教学点[4][5] 红色资源挖掘 - 学院主编《救国时报——东北抗战史料选编》,收录10多篇杨靖宇相关通讯及烈士传记,为教材编写提供支撑[3] - 吉林省档案馆新公布杨靖宇日文信件档案,对研究抗联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3] - 运用4K超清影像技术还原72处抗联密营遗址,三维建模再现战斗场景,增强教学沉浸感[6] 教学创新实践 - 打造1500平方米"对党忠诚"沉浸式教学馆,融合615张图片、72件实物、16组浮雕,采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7] - 开发"红色档案"主题教室,通过时空对话形式连接历史与现实,累计吸引2000余万人在线参与思政大课[6][10] - "三地三摇篮"主题教室展示杨靖宇口琴等4件复制品,阐释吉林地域文化精髓[8] 社会影响延伸 - 新能源汽车研发团队从杨靖宇精神中汲取信念感,推动技术攻坚[9] - 农村信用社开展特色活动凝聚青年职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9] - "读家书 悟家风"活动征集学生作品2.3万件,30%家庭参与抗联路亲子研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