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怎么上“有门道”
中国青年报·2025-05-18 13:04

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召开一年来 全国各地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重点解决各学段思政课如何主动有效回应青少年思想关切以及打造一体化"金课"体系的问题 [1] - 华东师范大学牵头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课" 横跨4个学段 时长80分钟 参与教师包括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 科学家 劳模及专业课教师 [1] - 调研发现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存在"各管一段 互不知情"问题 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和评价方式缺乏贯通逻辑 中小学教师理论深度不足 大学教师教学实践欠缺 [1] 教学内容系统化改革 - 华东师大针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简单重复 学段割裂问题 提出需整体融合不同层级教学目标 构建协同机制 学校凭借长期为中小学输送优质师资及参与教材编写等优势 担任"贯通者"角色 [2] - 2019年发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活动" 建立集体备课 跨学段研讨等常态化联合教研机制 推动教学内容从"零散"转向"系统" 例如30多名教师进行五六轮集体备课 单日打磨近6小时 [2] - 课程设计实现学段衔接 幼小学段以"一滴水的故事"传递生态环保理念 初高中结合临港建设历程剖析科学家与工匠精神 大学以"人民城市"为主题提炼中国式现代化价值意义 [3] 师资培养与机制创新 - 成立区域性大中小学思政课联合教研组 遴选骨干教师为集体备课牵头人 以包课 包段 包校等方式建立固定集体备课体系 [4] - 教师跨学科参与思政教育 小学由语文教师 初中由数学教师 高中由思政课教师 大学由科技史教师共同围绕同一主题教学 教师从关注学科质量转向育人高度 [4] - 打造"大学生示范团+中小学青苗团"宣讲团 吸纳多所大中小学优秀青年党员 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 形成覆盖2 6万人次的宣讲网络 通过"小切口"讲"大故事" [5] 资源共享与平台建设 - 2019年组建全国性大中小学"红色精神培育联盟校" 从上海24家扩展至全国16个省市47所联盟校 打破红色教育资源地域界限 例如与福建南侨中学合作挖掘华侨背景的红色内涵 [6] - 在上海设立20多所教学研究基地 通过项目驱动形成示范学校 示范课堂和优秀教师 运用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 汇聚沪豫红色资源优势辐射河南省思政教师 [7] - 学校40%毕业生选择投身政法类 师范类 医药类 公安类等社会服务行业 反映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影响 [6] 数字化技术应用 - 华东师大作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高校 计划以数字化技术弥合学段鸿沟 将新时代实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数字教学场景 解决学生注意力被电子屏幕分散的问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