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策略 - 中国正以制度性开放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同时通过"双循环"战略破解内需不足难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外资吸引力与外贸企业应对策略 - 尽管中美关税摩擦加剧了外贸企业压力,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并未减弱,资本永远流向高回报之地 [2] - 当前中国企业估值处于低位,经济基本面稳健,叠加庞大的高素质人口和全球最大工程师群体,形成了独特优势 [2] - 国家经贸、金融等制度持续开放,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市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2] - 近期中美关税战对外贸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当下对这些企业的政策支持非常重要,如税收减免、贷款减息等 [2] - 中长期来说,企业能否应对外来冲击,本质上还是要靠其自身的韧性 [2] - 外贸企业要做好两手准备:对内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降低供应链成本,同时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对外"走出去",这是应对贸易壁垒的必然选择 [2] - 贸易摩擦起伏将成为常态,企业需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通过"出海"投资构建多元化"朋友圈" [2] - 当前一些头部企业正在通过全球布局分散风险,而中小企业则需"苦练内功",提升供应链效率与科技竞争力 [2] "双循环"战略与提振内需 - "双循环"格局和战略非常具有前瞻性,特别是推进国内大循环对于应对当下不确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3] - 当前构建国内大循环仍面临内需不足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居民消费意愿不振等方面 [3] - 建议进一步建设统一大市场,打通区域间人员、资本、数据等流动要素的壁垒,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让生产要素高效流动 [3] - 动态评估现有"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性,若实际效果未达预期,后续支持政策可能需要进一步加码 [3] - 继续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对国内大循环体系建设起到了很重要作用 [3] - 《民营经济促进法》从草案到表决通过速度很快,体现了中央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高度重视,这对于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非常重要 [3]
全球金融论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制度性开放与内需提振须“双轮驱动”
中国经营报·2025-05-18 13:56